
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7日讯(全媒体记者 刘洋 星沙时报记者 文雅丽)这个暑假,13岁的星沙少年黄健坤完成了一场特别的历程。他与父亲一道,历时22天,骑行2000余公里,跨越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等6省市,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,将课本里的文字化作脚下的风景,在车轮的转动中亲历历史与成长。

从书本到河岸,运河成为移动课堂7月22日,长沙市星沙中学学生黄健坤和父亲背上行囊,将自行车搬上经济实惠的绿皮火车,前往杭州启程。这趟“骑幻旅程”并非偶然,自6岁起,黄健坤便在父亲的带领下徒步穿越川藏线、环海南岛骑行、重走陆上丝绸之路。“趁着学业未紧,想带他亲见祖国山河,把课本知识带到眼前。”父亲黄先生道出初衷。

车轮碾过之处,皆是鲜活课堂。西湖潋滟波光、钱塘江汹涌潮头、北京城历史厚重,地理名词化为舌尖的煎饼香、皮肤的灼热感、眼前的实景。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,精美的漆器让少年触摸到传统工艺的温度;在天津博物馆,丰富的史料让书本与运河实景紧密相连。尤为难忘的是台儿庄战史陈列馆——这个计划外的“红色课堂”,让黄健坤感悟到“课本里一段话背后的沉重历史,重现得很真实”。旅途中学习未曾间断。每天出发前,黄健坤必先背诵一段文言文,《岳阳楼记》《陋室铭》等名篇在骑行间熟稔于心。“骑行非唯一课程,学习不能落下。”黄先生如是说。风雨兼程2000公里,少年悄然蜕变旅程绝非坦途。首当其冲的挑战是酷暑。尽管做好防护,父子俩仍被晒得皮肤黝黑,脸上的眼镜框印清晰可见。“日饮十几瓶水是常事,偶尔盼雨。”黄先生说。他们每日早上8点出发,傍晚收工,上午趁体力好赶路,下午则放

北段因古运河干涸废弃,崎岖河堤迫使父子常绕行国道。坑洼路面与碎石成了轮胎“大敌”。“爆胎是常事,有时一天补多次。”面对频发故障,13岁的黄健坤却异常沉稳:“心态够好,便非难事。”20多天的骑行,磨砺了少年的自律与担当。他学会了严格时间管理,准时出发、高效骑行以避免露营风险,“拖延可能带来危险”。行程过半,他主动提出分担行李重量:“驼包不平衡易摔跤。”父亲拗不过这份体贴,默许了重物分担。那个曾在川藏线需坐后座的男孩,如今已能为父“分忧”。行程结束返家,即将升入初二的黄健坤目标明确:坚持骑车,平衡学业运动,未来挑战更多线路。

车轮之下,丈量的是运河千年文脉,铭刻的是少年成长印记。 父亲黄先生欣慰坦言:“非为说教,遇见即收获,陪伴即足够。强健体魄易练,坚韧意志难磨——这才是我给孩子的成长礼物。”举报/反馈
长宏网配资-长宏网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开户网站-上海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